电子报
电子报

深度报道记者必须具备的四种素质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基于这种原因,对深度报道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时候,深度报道记者已经成为客观公正的文化表征,是社会普遍道德原则的灵魂和化身,对国家的安危、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公众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有些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因此,深度报道记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众多人探讨、研究的课题。笔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总结出深度报道记者所必须具备的四种素质。

  一是弘扬正气的思想底蕴。新闻界有句话说得好:“先做人,再作文。”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弘扬正气的思想底蕴。

  在新闻界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说法:不做负面新闻成不了好记者。诚然,从吸引读者和社会效应等方面讲,负面新闻产生的效应比单纯的正面报道要深远得多。有人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甚至得出结论:“假如人们生活在一种平静和谐的世界和正常的秩序中,那他们就感受不到什么是震撼。当这种平静与和谐被破坏时,心灵的震撼便接踵而至。谋杀,越狱,激动人心的选举这一类题材就是打破了生活的正常秩序,因而令人格外瞩目。”更有学者提出:“报纸之所以对负面新闻感兴趣是因为这种新闻有一种缺憾,而有缺憾的东西才更有吸引力。”所以,从整个传媒的发展过程来看,过多地注重负面报道并无可厚非,而且,英雄歌颂式的正面报道固然可以净化社会,以暴露和批评为特色的负面报道也能剔除社会糟粕,使之刮垢磨光。但我们必须注意,在采写新闻的同时,必须预测并尽可能避免负面报道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一篇报道带来的社会公信力远远低于不法之人对其利用,那么这样的报道我们宁可“毙掉”。所以,弘扬正气,是我们作为新闻从业者必须恪守的准则,更是深度报道记者时刻牢记的思想底线。

  二是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式各样的信息、报道铺天盖地而来,由于网络时代网络传播制约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片面新闻,甚至恶意宣传的假新闻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各种利益的诱惑或驱使,甚至连媒体内部都出现假新闻事件,比如某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藏羚羊结队跑过青藏铁路桥照片事件。这种报道一旦传出,不仅误导受众,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对国家声誉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失去了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作为记者,特别是深度报道记者,必须具备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去伪存真呢?首先要有理性的判断,但凡接触到一新闻线索,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以常识为准绳,加以判断;其次要有深入的调查,新闻最忌讳的就是以讹传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调查才能去伪存真;第三,要有科学的分析,要深入想一想这一新闻线索的来历,提供者与新闻的利害关系,要深入剖析这一事件传播出去,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准确尽心报道,也才能保证传媒的公信力。

  三是深挖细追的敬业精神。深度报道的实质,其实就是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所以,对记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一定记得南丹矿难,2001年7月17日凌晨3时30分左右,广西南丹县龙泉矿冶总厂下属的拉甲坡矿和龙山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81名矿工遇难。事后,当地官员瞒报,媒体紧追不舍,深挖不止。后来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证实,南丹矿难是我国第一例首先由新闻记者揭露的重大灾难事故。试想,如果没有媒体的深度介入,那81名遇难者一定会带怒离去,永不瞑目。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新闻采写中,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美国田纳西大学新闻学教授、传播学院荣休院长凯利·莱特尔在《全能记者必备》一书中说:“对一个记者来说,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写作的欲望和能力外,也许就是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灵活及随和的个性、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在截稿期限压力下工作的气质和接受客观事实的宽容心。”

  四是抵御诱惑的道德基础。前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有四种人做不得新闻。一是有私心、好忌妒,遇事不肯说人之好;二是少理性,缺思路,选材析理抓不住要害;三是爱偷懒,不吃苦,不深入采访,不认真剪裁,抓不到最本质最典型的材料;四是好卖弄,喜粉饰,为文总要喧宾夺主。”新闻是一份事业,只有想为之付出终身的人,才能真正体味到新闻的重量和意义。而目前,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有些新闻从业者经不起各种诱惑,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想象。我们知道,新闻记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恪守职业道德的人,经得起各种诱惑,将新闻底线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媒体人,才能无愧于“记者”的称号,他们的文章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历史的推敲,这样的文章才可以不朽,让我们力争做这样的人。

  令人欣喜的是,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在逐步提高,社会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认识和认知正在逐步加强,对深度报道记者的尊重和敬畏正在逐步加深,国家在采取新闻立法等方式,对新闻职业者进行保护,对新闻采写进行规范,新闻记者的执业“春天”正在来临。

原文来自:http://news.qq.com/a/20111230/000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