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选拔与培养

   高校校报编辑几乎承担了从策划、选题、组稿、采写、编稿、划版、排版,直到校对、发行、发稿费等全部事务。由于校报普遍存在专职编辑少,其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复杂的矛盾非常突出,但在长期工作中,许多校报编辑部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建立学生记者团(学生通讯社)等宣传队伍,以扩大稿源,增加报道范围,增强新闻时效性,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于培养学生记者、壮大学生记者队伍的通讯网络和较稳定的作者群。

    在对学生记者的选拔与培养上,许多高校校报编辑部结合自身实际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大学生一般在大一、大二刚刚熟悉新闻采写工作,在校大三、大四就要准备考研或找工作,校报学生记者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十分重要。高校校报编辑部要着重培养学生记者骨干,以骨干带领众多学生记者,以校报全体学生记者带动各自班级学生为校报写稿、组稿,并逐渐形成一个“传、帮、带”的制度,让每个学生记者在临毕业前,都带出几名新的“准学生记者”。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记者队伍的集体成长与交替。

    、重视学生记者的选拔万式与方法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是直接为校报工作,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新闻稿和各种信息的“写作群体”。校报在建立学生记者队伍时,尤其要重视学生记者的选拔和建设,对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校报挑选那些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关心校报、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大学生担当校报记者。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能为校报编辑部增添新的活力,提供清新的新闻之风;但毕竟知识面窄,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因此,许多校报编辑都把对学生记者的培养与建设当成办好校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保证办报质量。

    在选拔学生记者的方法上,各校报不一定是用一个模式选拔学生记者;但大部分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在新生入学后不久进行选拔;二是编辑部从来稿的作者中物色;三是学生记者所在单位推荐、编辑部审查考核,由学生记者所在单位和编辑部共同商议决定。也有的高校是通过老的学生记者推荐等途径,进行首选。

    挑选学生记者,最好是新生入学后就进行选拔,因为新生的可塑性较大,而且可以相对延长其工作时间。每年秋季在新生入学后选拔新的学生记者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拔的新学生记者不要过于集中,要涵盖全校各专业;二是要考虑已被淘汰了的学生记者所在专业的补充名额,以防止报道工作出现死角的现象。

    选拔学生记者要从严要求,通过考核并多方征求意见,择优录取。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实际工作的考察,校报编辑部发给统一的证件和聘书,使学生记者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在校学生记者的工作积极性。

    特别指出的是,在选拔学生记者时,要考虑其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能力及组织能力和对新闻工作的兴趣。如果学生记者的学习成绩不好,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编辑部交给的任务;如果学生记者没有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无法开展工作的。在选择中,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和兴趣。如果不喜欢新闻工作,对当校报记者缺乏兴趣,即使文字水平比较高,其他条件也不错,也是干不好记者工作的。有些人开始时并非是校报记者,但由于热爱新闻写作,经常给校报投稿或反映情况,加强联系,有时为一篇稿件反复修改多次,从而受到编辑部的重视,并经单位认可,后来成为骨干学生记者。

    第二节、建立必要的学生记者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不仅是要选拔好的写作苗子,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管理。但是,校报与学生记者在组织关系的表现上,校报编辑部只是一个具体的业务部门,在行政和组织上对学生记者没有领导权和约束力。另外,学生记者都有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任务,只能业余写新闻报道,且业务水平有限,不能因为校报工作过于受制约。

    编辑部要想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必须有一套制度作保证。我们制订学生记者职责和活动制度、奖惩措施等是为了行之有效地管理好这支队伍,如规定记者例会制度,在例会上成员之间进行思想和信息、稿件的交流、讨论;或者由编辑老师将大家的“新闻信息源”归类成“一个个新闻点”进行公布,使学生记者有目标地去捕捉自己想写的新闻。校报记者与校报编辑部因为工作联系较为紧密,清楚校报编辑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报道中心,同时校报记者生活在师生员工之中,对身边一些有基础的写作爱好者比较了解,到一定时机,还可向校报编辑部引荐学生,把新涌现出来的写作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学生记者队伍中来,从而使选拔学生记者的工作逐步走上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轨道。有的校报每个月开展一次“发稿明星”、每学期开展一次评比优秀学生记者的活动,并运用光荣榜形式或者在校报上刊登优秀学生记者的姓名和事迹,并给予物质奖励。

    在实行奖励的同时,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记者应予以调整,使校报学生记者伍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

    校报在新闻业务方面对学生记者培养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举办培训班,从理论上全面而系统地提高学生记者的新闻业务素质;二是组织集体采访活动,使其从实践中学习采访技巧;三是开展有特色的有关活动,使其在自我锻炼中成长等。也有的高校校报请校外新闻媒体的行家或新闻专业的教授,针对某一个重点,每次一个主题,比如消息怎么写、通讯怎么写等授课。

    学生记者懂得了一些新闻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给他们指派一定任务。编辑部要求学生记者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选材和开掘,切忌赶潮流、一窝蜂地写同一题材的内容,以防“撞车”。譬如有采访时,要在尊重被采访者意见的基础上,尽可能采集到最为丰富翔实准确的材料与事实。在写稿上,要突出表现最有新闻价值、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内容。要求学生记者写稿前要充分领悟编辑部的宣传意图和要求,在写作中,要对采访到的事实与材料进行核实,在文字上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认真完成任务。

    、关心帮助学生记者,保持联系与沟通

    校报学生记者只能占用自己休息时间采访和写作,有时还要加班熬夜赶写稿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可能还会耽误学习。写作本身就是很艰苦的事情,又没有什么报酬,作为编辑部要充分肯定学生记者工作,要高度赞扬这种奉献精神,要尊重他们的劳动。对通讯员的来稿, 罩特别是学生记者的稿件,校报编辑不能要求过高,在不影响校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多采用。

    编辑部对学生记者的稿酬,可以考虑适当倾斜,以示鼓励。编辑部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利用学生记者参加编前编T后例会、交稿或协助处理校报事务等时机,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相互沟通,肯定他们工作中的成绩,恰当地分析他们来稿中的不足,们在与编辑不断的接触中,逐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在他们工作和学紧张的时候,如期末复习考试阶段,暂停一下学生记者工作。

    校报可根据情况组织一些联欢、球赛等活动,密切同他们的联系。对学生记者的工作情况和表现,主动地向所在学院反应以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成长,切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一好队伍建设。

    校报要培养一支具有新闻写作能力、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记者队伍,要靠编辑部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记者从校报编辑老师们多年积累的办报工作经验中领悟怎么样去写新闻。校报编辑要经常对学生记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要求和影响学生记者的新闻采写活动。校报编辑除了举办专题培训班外,要多鼓励学生记者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锻炼他们写作以外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独立采访能力等。要组织学生记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假期进行实习、采访,调查研究,让通讯员自我锻炼,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校报除了报道学校的政治生活外,还反映包括教学、科研、后勤、文体生活,以及各系、各专业和机关各部门的活动,涉及的内容广泛,反映的问题众多。编辑部要求学生记者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了解学校有关政策精神和中心工作,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新闻敏感度。学生记者之间要有比较深广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记者加强学习。譬如,通讯员要去面对一个与自己不同专业的采访对象之前,这就需要学生记者了解被采访对象所研究专业的大致情况。如果不懂得一些起码的知识,采访就难以提出问题,也不可能深入,也就难以动笔写报道。

    校报学生记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写好新闻报道。新闻事实包罗万象,学生记者写稿不能光抓自己熟悉的东西写,不熟悉的就不去下工夫,这样是做不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如果通讯员的知识面窄,不了解新闻事物的一些历史背景,就不能把一个事物放到整个时代或某一历史阶段中去观察。这种报道就容易孤立地就事论事,缺乏丰富的内容,必然把文章写得干瘪、枯燥。相反,通讯员懂得多一些、广一些,就有助于开阔视野,有助于深人事物的内部,有助于发现新闻素材和掌握新闻背景,有助于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引人人胜。任何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都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结果。所以,校报学生记者一定要过常识关,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丰富知识的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李泽佳 孙敬祥)

原文来自:http://news.xinhuanet.com/2013-12/03/c_118401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