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社会对新闻专业人才在能力上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闻传播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发展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又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而拉动了以培养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己任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无冕之王”的美誉令新闻传播工作的职业魅力指数很高,该职业所链接的专业也随之凝聚更多的人气。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业务水平出色的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使备受社会瞩目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更系统化,更具操作性呢?如何使在能力培养过程出现的盲目、盲从、同一、功利、空想等种种误区得以避免呢?本文试图找到一点关于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规律。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到了2006年,全国已有460多所各类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①近年更有所上升,它表明新一轮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办学热潮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办学规模也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浪潮普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一边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各个大学争相开办新闻传播专业,大力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另一边是随着新闻传播工作本身的发展,以及行业内的人才需求逐渐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当今社会人才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社会对新闻专业人才在能力上的“新”要求又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要有高度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是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学科,这一学科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是否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保证社会稳定的问题。因此,为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高校在教学工作中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提升新闻职业道德。

  2005年春节期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深入太行山区调查农村实况,写成了一篇4万字的《乡村八记》调查报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赞说:“《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③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总的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是新闻传播人才合格的首要条件,这个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小康建设进程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品质合不合格,是能力要求的核心所在。

  新闻专业的人才更鲜明地承载着推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更鲜明地要求社会责任感。中国的新闻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推动祖国建设和谐社会,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优秀记者。培养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这种职业追求的精神。

  第二,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上,《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将媒体最需要的人才归结为三种:一是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要求记者能够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深入到各种第一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二是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管理的能力。三是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随着媒体走进市场,媒体经营在中国也已经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在残酷的媒体竞争中,成功媒体的经营者首先要是成功的编采人员,又要懂得如何去把媒体作为企业来经营。就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媒介管理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邵培仁教授提出培养成功的媒介经理人是提高媒介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他认为,中国需要既懂得政治,又懂企业管理,又懂新闻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则认为,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一、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是创新的根本动力,这决定了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目标与价值导向。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三、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勤奋踏实的学术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四、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五、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四,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抵御外界压力的精神。

  当然除了上述关于新闻传播人才要有综合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外,社会对他们还有一些更高的要求,如: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较高的思想觉悟。这种要求主要反映在一些党报党刊在用人上的标准;

        二,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能正确发现和寻找到新闻亮点,而不至于被动;

        三,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当代大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大多数都缺少实际生活锻炼,不少人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这点在新闻传播专业上就让人尤为担忧,所以毕业生能不能吃苦是社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越分越细致,个人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善于学习,以开放的心态放眼天下,兼收并蓄,积极吸纳他人的劳动成果,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局限;

        四,要克服光环效应,养成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很多时候,曾经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记者职业已成了工作任务多,工作压力大,工作竞争强的职业,荣耀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原文来自: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10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