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在写稿中加点“音律”

"
怎样才能在信息传播和各种文体写作中,做到让大家喜闻乐见并引发共鸣,从而促进传播呢?语音修辞正是其玄妙所在。
"

当今社会,信息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相对来说,那些生动有趣、富有韵律的信息更会受到大家的青睐。广义通俗的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其目的是要达到匀称协调,整齐又富有变化的效果,只要是从语音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格都在其内。


其手法种类繁多,洋洋大观,限于篇幅,无法赘述,本文攫取其中常见的、趣味性、乐感表现力较强的几种写作手法作一介绍和赏析,以期读者在莞尔一笑的同时,获取合适的写作素材,启发相应的写作技巧


押韵的音乐美感

押韵,是语音修辞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是指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著名文学家臧克家先生把押韵比喻为音乐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强更加响亮,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


押韵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中,在其他信息传播的媒介,如民间谚语、俗语及传媒广告、网络用语以及领导人用语中也比比皆是。比如,“人心齐,泰山移”“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等谚语民谣,不仅押韵,还对仗整齐,韵律悠扬,传播甚广。“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是邓小平同志的名句,此句不仅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蜚声海外,传播极广。


在世界名著翻译中也常用到押韵,头韵如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名句“这帮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一连五个“呆”字开头的词语加上一个动词“呆”,具有强烈的诙谐戏谑效果,让人卟哧一下笑出声来。尾韵如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段:“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的那个‘丽’,要和他人结伉俪…”,这句押尾韵/i/,如诉如泣,爱恨情仇,跃然纸上。


具有美感的押韵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盎然,犹如行云流水的美妙乐曲,易于传唱,其使用模式多样,可句句押,也可隔行押,雅俗共赏,流传甚广。


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表达的内容来选择押韵的模式,一般不会一韵到底。押韵时还应考虑到韵的响亮度,响亮度是由发音时口腔、鼻腔共鸣大小决定的。如ang,eng,a等比较响亮,ao,ai,ou等比较柔和,韵脚的响亮度最好能和作品的感情协调,尤其是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注意响度的组合能使传播更悦耳适听,效果更好。


对偶的精妙情趣

对偶,也是一种常见的语音修辞手法,它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达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意思。它协调匀称,整齐美观,铿锵有力,便于记诵,在音、形、义等方面精妙组合,和谐一致,顺口悦耳,能引起讲究整齐对称,追求抑扬顿挫的受众的共鸣。


对偶通常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正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反对”相互映衬,鲜明对照,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的上下两联之间是顺承关系,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对”和“反对”两联语义关系并列,次序可颠倒,串对则不能。


对偶同样不局限于古代诗词中,在现代社会,它的魅力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运用范围极广,其传播载体遍布各种文学作品、俗语名言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都流传于世,堪为经典例句。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领导人屡屡提及的名言,“大”“小”相对,“治”“烹”同类,异曲同工,用词精悍,比喻生动,意味深长,令人印象深刻,传播力极强。习主席在外交场合还用过“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两句成语叠加,“积土”“积水”,“山”“海”相应,言辞虽短,对仗整齐,掷地有声,以最朴实的事实引起国外受众的共鸣。


当然,对偶虽妙,不可滥用,在传播性文体中运用此法,不能刻意追求对仗整齐,而忽略了内容本身,使文字晦涩难懂,适得其反。但在推陈出新、思维活跃的当今社会,在媒体文体中灵活运用对偶以增加乐感,不失为一则妙计。


排比的磅礴震撼

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节奏感很强。比如朱生豪所译莎士比亚名著《冬天的故事》中“颓唐了他的精神,消失了他的胃口,扰乱了他的睡眠,很快地憔悴下来。”这句运用了三个相同的动宾结构,排列整齐,更能吸引读者阅读。


排比在俗语和广告中也屡屡出现,效果鲜明,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山之青,水至清;源之静,水至净;雾之轻,水至淳(纯净水广告)”等,它们有的风趣,有的唯美,通过排比,让文字多了几重意境,直入受众心扉。


排比要达到震撼效果,一定要使用三个以上的项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相同或不同的词语作为提示语,比如某化妆品广告“像呼吸一样真实,真实是惟一记住的话,真实是一张自由的脸,真实是沉淀后的完美。”同样用相同提示语的还有美菱冰箱的广告:“带着春天的问候,带着柔柔的温情,带着吉祥的愿望,我们来到您的家。”也有用不同提示语的排比,如公益广告“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节奏紧凑,其提示语是形式相同的叠词“天天、日日、餐餐”,且每个分句最后是“不可污染”的排比,感染力极强,让人们不知不觉受到了震撼和感召。


顶针的巧妙诙谐

顶针,又叫顶真,蝉联,就是邻近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下一句的开头,前后同词同音,与成语接龙相似,但内容更灵活。最耳熟能详、深谙于心的例子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有:“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此诗每一句的末尾都是后一句的开头,环环相扣,颇为有趣,其结构宛如淑女穿针引线般巧妙,还有诙谐幽默的效果,令人终身难忘。民间也有很多运用顶针的谚言俗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熟能生巧,巧能生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智慧好比登山,登山便可望远(法国谚语)”等。


顶针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衔接手段,运用顶针时,要先弄清楚前后句之间的关联性,理清思路,整体筹划。


回环的智慧缜密

回环,又称回文,就是重复前一句的结尾部分,作为后一句的开头部分,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部分作后一句的结尾部分。比如“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开”到“响”,“响”到“开”,仿佛绕了一个圈,婉转吟唱,回到原点,所谓“回环”。回环建立在汉语特点的基础上:汉语没有形态,每个音节都有意义,语序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俰??。语序不同,字却相同,是智慧和思维的结晶。如俗语中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能者多劳,劳者多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者不来,来者不善”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蕴含着风趣的意味。又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长江测量队量测江长”“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形成了文字游戏般绝妙的回环文化,环绕反复,独具美感。


回环通过往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相互依存或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通过同词同音的重复强调,加强了语气,加深了受众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具体运用中,也有突破回环对思维要求的缜密和对形式要求的严格,出现“宽式回环”的情况,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词汇回环,结构不拘。虽然回环有点像咬文嚼字或卖弄文采的文字游戏,在严肃的新闻报道中应少用为妙,但一些千古名句,在适当的场合,也可古为今用,适时而用,甚至组合创新,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好的语言,悦耳动听,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天籁般美的享受,让人心情愉悦。在信息传播中,不管是文学著作、民谚俗语,还是广告热词,抑或领导人的旁征博引,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语音修辞手法,增加音乐美感,可引人入胜,便于记忆,让人感到轻松舒畅,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共鸣,促进了人际和国际传播。


在变革创新的大潮流下,不断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是保持传播业长足发展的源泉之一,在“互联网+”概念漫天飞舞的同时,也应关注受众的内在心理,利用灵活有趣的语音修辞让媒体作品具有更多乐感,让受众在传播媒介中得到音乐的通感共鸣和愉悦享受。